第一次看见国外原版经济类图书,是一本全彩印硬封壳的《市场营销学》,作者是谁忘了,当时惊叹其纸张之上乘,版式插图及印刷之精美,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,真可谓爱不释手。心想同样是书,人家怎么能做得那样好,而我们自己则不能。近几年国内知名出版社影印了一批国外经典财经类原著,使国内读者可以较低价格一览原作之风貌,是件好事。可不知为什么,其中的插图及表格等黑乎乎一片。而中译本,对照原版,少了插图,表格也大大简化了,我想主要不是技术原因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则柯教授在斯蒂格利茨的《经济学》中文版出版后,在《南方周末》上做书评,提出两点批评意见,一是去掉了原作中的小品与案例,反映出我国学界轻数据、轻案例的传统;另一则是索引排序应按中文规律来排列。出版社马上改正了,后推出了《经济学小品与案例》,图文并茂,美不胜收,但是我想若直接在《经济学》中排上插图与案例,浑然一体,岂不更好。
我国的教科书(在此我主要是指财经类教科书),通篇是密密麻麻的文字,言必引经据典,一二三四、甲乙丙丁。让人看来发怵。试想,如果在《货币银行学》中插入中国人民银行那富有特色的建筑图片不也很好很直观吗?被誉为营销学“圣经”的phlipkotler博士的《市场营销原理》及《营销管理》中都用过一张照片:中国的小学生排队买(或领?)可口可乐,这用来说明中国市场是多么直观,绝胜万语千言。
看国外财经图书中译本的出版前言介绍,可以看出专门有人负责案例整理、收集广告及插图,专门有人绘制图表,有人制作习题或配套的CD—ROM,即提供给出版公司(社)软盘或文字,交到读者手中的是一本制作印刷得美轮美奂的著作,项目经理全盘负责整个流程,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线。当然这样做成本也比较高,可第一版、第二版乃至十几版,不断修订,发行数量不低,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。
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将一堆图纸变成了凝固的艺术,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,是否也可以实行项目经理制呢?